时间:2023/11/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m.39.net/news/a_6169081.html?ivk_sa=1024320u
8月21日20时26分,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新泰煤矿内,发生一起瓦斯闪爆事故。据央视新闻报道称,事故原因初步核实疑为瓦斯超限爆炸引发。目前,事故已致11人遇难。这起事故再度让公众聚焦到一个关键问题:为何在不断强化煤矿安全的背景下,矿难仍时有发生?近二十年间,国内煤矿安全治理水平已得到很大提升。综合历年《中国煤炭工业年鉴》等数据可知,~年中国每年矿难死亡人数和百万吨煤死亡率都呈现出急剧下降趋势。年3月14日,中国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年,中国矿山共发生事故起、死亡人,同比分别下降16%和12.7%。但另一方面,对中国来说,矿难治理仍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任务。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副局长张昕去年3月曾表示,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重大灾害日趋严重,一些地区和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基础薄弱、监管监察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亟待解决。如何让采矿更安全?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葛世荣长期研究的问题。日前,身为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矿山智能化专家委员会主任的他,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分析了近几年矿难事故成因的变化趋势。对于此前本刊报道的山西代县精诚铁矿瞒报事故,他还指出,精诚铁矿属于金属矿,人们今天常忽视的一点是:在余处煤矿之外,金属矿等非煤矿山数量达近3万处,且开采方式传统,更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葛世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党委副书记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值得重视中国新闻周刊:为何国内矿难时有发生?此前,我们调查报道了山西代县矿工死亡瞒报事件,事情发生在忻州代县的精诚铁矿。在涉及瞒报的17名死亡矿工中,调查显示,死亡原因有多种,如滑塌事故、矿洞内焊接风管时不小心把风管烤爆、冒顶和岩爆等。你如何看待这些原因?葛世荣:风管烤爆属于典型的违章作业,因为矿山风管里有的存有瓦斯,也会附着易爆粉尘,这些易爆物质极易引发爆炸事故。冒顶、岩爆也是矿难中常见事故,冒顶是在开采中巷道上部矿岩层塌落下来的现象,一般是源于防护不当或支护质量不好。岩爆就像矿区地震一样,岩体内被掏空后,上部岩体聚积的压力不断增加,最终导致岩石难以承受,发生爆裂崩塌而产生强烈冲击破坏。中国煤炭开采以深部地下开采为主,约85%的煤炭产量来自于地下~米深的矿井,井下地质环境复杂,发生瓦斯、突水、岩爆等事故的概率大。而且,中国不仅地下深矿数量最多,井下矿工数量也最多,平均每天约有50万人在地下作业,属于世界上深部矿井最多、灾害矿井最多、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这样“三多”因素叠加的煤矿开采条件中国独有,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少则几人、多则数十人的惨重伤亡。近年来,由于大多数煤矿已采用全机械化开采,部分实现智能化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率已明显下降。精诚铁矿属于金属矿。人们今天常忽视的一点是,我国除有余处煤矿之外,还有非煤矿山近3万处,比如金属矿、化工矿等,量大面广。这几年,煤矿的安全形势大有好转,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值得高度重视。有些金属矿频发冒顶事故,因为还采用传统的开采方式,钻孔后用炸药炸矿石,再装载倒运,没有类似于采煤工作面的液压支架作为顶板支撑,暴露的顶部岩层很容易发生冒顶。中国新闻周刊:你多年来一直在研究煤矿智能化技术,国内累计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个、掘进工作面个,建有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矿达处。目前,国内煤矿智能化技术已发展到怎样的水平,能在多大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葛世荣:矿山智能化的目标是“减人、增安、提效”,当前煤矿灾害监测与智能预警技术和智能化采掘运输技术正在推广应用,其显著成效是智能化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为0.,比全国煤矿降低一半。今年2月,内蒙古阿拉善盟新井煤业公司露天煤矿发生大面积坍塌事故,50多名矿工被掩埋致死。从目前情况看,属于违章违规生产所致。从预防技术来看,如果有智能预警技术,就能对发生滑坡的边坡表面形变和内部受力状态进行监测和稳定性预判,一旦发现边坡趋于失稳滑动,就能提前预警预报。不过,现在的智能预警技术还不够精准,只能监测表面形变。此外,对于滑坡、瓦斯涌出、冒顶这种渐进性灾害,现在技术具有一定能力做到提前预警,但对岩爆、突水、瓦斯突出等突发性灾害,预测准确性和即时性还有待提高。解决减少矿难事故和伤亡人数的难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做到两点:灾害提前预警和无人化、少人化作业。通过使用煤矿机器人和无人驾驶技术,在危险作业区实现现场无人、远程操控,这些都需要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支持。中国新闻周刊:目前,我国的煤矿机器人研发和应用已经到了怎样的水平?尤其在高风险煤矿和深部煤层的采掘上,煤矿机器人能发挥什么作用?葛世荣:全国煤矿已投入使用多台煤矿机器人,采掘机器人和安全巡检机器人应用较为普遍,大型煤矿平均一个工作面已由原来需要二十几位矿工,减到了3~5人。总体而言,智能化采掘工作面人员减少了70%,效率提高了20%左右。整体而言,我国煤矿智能化技术目前处于初级阶段,运维过程中仍有约50%的人为干预,从初级到中级还要5~10年,中级智能化煤矿将实现半自主化操作,人为干预降至20%。按照国家相关规划,到年我国基本实现煤矿智能化,也就是总体达到高级水平:全自主操作运行模式,对所有生产和安全保障环节具有全面感知能力,机器人自主决策运行,但鉴于煤矿生产条件复杂性和危险性,仍需有约5%的工序人机交互监控。目前的煤矿智能化最大瓶颈,还在于煤矿“数据孤岛”“信息烟囱”问题突出。今年6月,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发布了《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规范》,就是为了打通“数据孤岛”和“信息烟囱”。由于煤矿智能化是按生产环节来逐步实现,比如掘进、开采、运输、安全监控等,每个环节各有系统,系统和系统间不兼容。我曾到一家煤矿调研智能化运行情况,其生产环节和管理部门就有多个信息数据系统。现在,须把这些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的数据系统、装备系统全部统一起来,才能提高煤矿智能化常态运行水平。国家能源集团上湾煤矿8.8米世界最大采高智能化采煤工作面能源清不清洁,不能按照出身来论中国新闻周刊:除了煤矿智能化技术以外,作为煤炭工程专家,你还长期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62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