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委宣传部、市融媒体中心、市扶贫局联合开展“山村夜话——脱贫村里话小康”大型采访活动。多名融媒体记者组成13个采访调研团,分别走进黄河沿岸、白于山区、洛河峡谷贫困带40多个贫困村,用镜头和笔记录脱贫故事。新年伊始,延安新闻栏目开设专栏《脱贫村里话小康》,讲述我市脱贫路上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先到延川县文安驿镇张家屯村,聆听发生在那里的脱贫故事。一入寒冬,便是农闲时刻,整个世界也到了最安静的季节了。走进张家屯村,一阵铃铛声传来,从村里走出一头头黄牛,加上赶牛的吆喝声,显得格外的热闹。脱贫户刘建设也赶了个早,准备去几公里外的山里放牛。现在喂养着15头牛的刘建设也算得上是村里的小土豪了,但是年他还是个贫困户。年,种地维持不了生计,生活的困难让他看不到希望,50多岁的刘建设不得不带着患病的妻子,到延安靠收破烂为生。延川县文安驿镇张家屯村脱贫巩固户刘建设:一年挣得一年花,哪里有盼头,一年要好好出去做工,一年挣不好连生活费也不够,老婆治病还要花钱。靠着延安市区巨大的牛肉消费市场和村里的养殖经验,养牛也就成了张家屯村脱贫致富的好办法。年,在政策扶持下,刘建设又回到了张家屯,依靠五万元扶贫免息贷款发展起了养牛产业。延川县文安驿镇张家屯村脱贫巩固户刘建设:回来搞养牛,还有点希望,牛一年发展比一年多,当时很高兴,国家还有这么好的政策,养牛工业园区给补助块钱。如今,刘建设养的牛已经从最初的6头发展到了现在的15头,各种收入一年算下来有三四万元,好日子终于有了盼头。延川县文安驿镇张家屯村脱贫巩固户刘建设:人家都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未来就是养牛,牛越养越多,日子一天比一天有希望。让刘建设脱贫致富的牛,来自张家屯村高家沟的百头养牛场,这也是村里的集体经济。高家沟三面环山,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是个天然的养殖地,而且地势复杂,耕地早就荒废多年。延川县文安驿镇张家屯村党支部书记罗凤:我们这个牛棚,原来这是一个很陡的山洼地,我们村上把这流转回来,整好之后,建起牛棚,最后承包,他(承包商)一年要给我们交元的租金。年以来,张家屯村为解决土地条件差、产出效益低的问题,把户村民手中的亩土地承包流转,并注册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利用扶贫资金,在高家沟建起了现代农业循环示范园,发展起了万只散养鸡场、百头养牛场、千亩山地苹果园以及22座蔬菜大棚。延川县文安驿镇张家屯村党支部书记罗凤:站在这里我的周围牛棚、鸡棚、猪棚、菜棚都能看见,还包括沼气池都能看见。现在张家屯的村集体经济一眼望去朝气蓬勃,初具规模,但是村里的干部在土地流转中,费了不少力。生产效益差和荒废的土地流转不利,村集体经济也难以起步。年,村里包村干部冯鑫挨家挨户开始做思想工作。延川县文安驿镇张家屯村包村干部冯鑫:在流转土地时,很多群众不愿意把自己的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因为农民一直以为土地是他生活最基本的保障,不愿意流转给村集体。延川县文安驿镇张家屯村村民张永峰:开始我社员都不接受,都想种地呢,冯书记和大队领导给社员做思想工作,把这些人都给说通。以前土地流转需要扶贫干部动员,现在村民们主动将土地流转出来,发展村集体经济。延川县文安驿镇张家屯村党支部书记罗凤:以后我们还有两块地准备栽种葡萄,一块是23亩,一块是17亩。现在栽植了18亩的葡萄。现在的张家屯,在流转闲置土地的实践中尝到了甜头。年,村集体收入22.8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年村集体收入预计可达43万元。昔日落后的生产条件、撂荒的土地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迸发出前有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延川县文安驿镇张家屯村包村干部冯鑫:我们村集体经济有收入以后,设置了20%的公益金和公积金,我们村集体有能力解决我们村里的基础设施,有能力解决我们村上的返贫群众,把贫困群众带到村集体中发展。下一步,我们山上发展亩的苹果,沟道搞养牛养猪,建设水产养殖,川地我们搞葡萄采摘园,进一步带动群众奔小康。记者手记:脱贫,希望所在;攻坚,力量所在;小康,目标所在。现在,说起村上的变化,村民们都说“做梦也想不到”,但是大家都明白,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今日张家屯生机无限。纵然贫有千种、苦有百样,矢志不渝的奋斗终将一朝梦圆。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让我们期待张家屯人迈向小康生活的明媚“春天”。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59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