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荨麻疹医院简介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9/9204186.html

在陕西省延川县,前些年有人淘到许多知青插队时留下的老物件。其中,有一张粮站收购单,记录着习近平当知青时的交粮情况。

年12月30日,习近平交售了59斤公粮的收购单。(图源:《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这张盖有公章的收购单,“交售单位或个人”一栏填的是“习近平”,住址留的是“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内容显示,年12月30日,习近平交售1包高粱,净重59斤,收购金额5.19元。

“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7年。”老支书梁玉明回忆,“当时大队里几个人分一个炉灶,省下的余粮可以去粮站换些粮票和零用钱。”据考证,习近平交粮的年份,正是延川县旱情比较严重的时期,能从本就不多的粮食中省下几十斤,再拿到粮站去交售,很不容易。

年,习近平(左二)在陕西省延川县。(图源:新华社)

小小的粮站收购单,见证了一段不平凡的知青岁月——

年元旦刚过,不到16岁的习近平来到梁家河。在那个“肥正月,瘦二月,半死不活三四月”的穷窝子,人们主要靠糠窝窝、野菜团子等充饥,有碗酸菜吃就算改善生活了。可在陕北老乡眼里,这个北京来的后生“嘴一没不细”(陕北方言,不挑食、能吃苦)——“再糙的饭他也吃得香,再穷的人他也看得起”。

尽管省吃俭用,习近平依然生活拮据,钱和粮票并不多。但别人需要帮助时,他总是慷慨解囊。村里有位年轻人考上了师范学校,习近平拿出30斤粮票,让他出门在外用;离开梁家河前,看到一个老乡生活困难,习近平硬塞给他50斤全国通用粮票……在那个困难年代,这些粮票是何等的金贵!

从“吃不饱、饿肚子”的岁月中走来,习近平深知每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很早就养成了勤俭质朴的品质。不管走到哪儿、在什么岗位,他始终以身作则,反对“舌尖上的浪费”。

在福州工作时,有一次赶上周末加班,习近平和秘书陈承茂一起在家吃早饭。收拾餐桌时,看到锅里剩下的稀饭,陈承茂端起来就往厨房走。习近平见状马上问:“你要干嘛?要倒掉吗?”陈承茂心里咯噔一下,“嗯”了一声。

“来来,过来坐下。”习近平说,“我们都当过农民,应该都知道,一粒米就是一滴农民的血汗,不容易啊!我们每天端起饭碗,就要敬畏农民的劳动,这种敬畏感要发自内心,要是自觉的。你可能觉得这半碗饭值不了多少钱,但敬畏感和钱没关系。当然,也许你今天把这半碗稀饭倒了,别人也不知道。但是,我们敬畏的事情,别人不知道我们就可以做吗?”

陈承茂听后,既惊讶又惭愧。于是,两个人中午没去吃工作餐,而是回家添把米,炒了个鸡蛋,把剩饭吃了。“那个饭确实很不好吃,在冰箱放过以后,米都软烂掉了。”陈承茂后来回忆说。但是,习近平吃的时候毫不在意,还边吃边讲以前经历的趣闻。

年9月25日至28日,习近平在东北三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图为25日下午,习近平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了解粮食生产和收获情况。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一把麦子一碗米,在习近平心里有着特殊分量。十八大以来,他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年初,针对网民遏制“舌尖上的浪费”的呼吁,习近平作出批示,指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当年底,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没有任何权利浪费!”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年8月,习近平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这十年,从坚决清理整顿“舌尖上的浪费”“酒桌上的应酬”,到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再到发起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动”、大兴餐桌新风……经过一系列努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

“过去穷,问吃饭了没有,都是问喝汤了没有?吃不了几顿干的。”习近平说,“勤俭节约的习惯应该保留下去。我家里到现在啊,盛在碗里的,一个饭粒都不能丢了。”

文/钟祺

制图/少鹏

配音、编校/静玄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福州》等

来源:学习小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2951.html

------分隔线----------------------------